最新消息
相關新聞報導
全球3大新興毒品 瞄準台灣年輕人
- 發佈日期:
- 發佈單位:藥政科

新興毒品常靠可愛包裝吸引年輕人的注意。圖為台灣近年常見的新興毒品「喪屍煙彈」。(資料照)
毒品混合使用 猝死率至少提高十倍
根據國內緝毒專家調查指出,目前全球最新興起的毒品為硝基氮類(Nitazenes)、依托咪酯(Etomidate)、噻拉嗪(Xylazine)等三大類,均是以化學合成的鎮靜劑被變形成為毒品,且流行於年輕族群,如混合其他毒品使用,毒性更強,猝死率遠高於其他毒品十倍以上,政府單位應即早注意和防範。
刑事局緝毒中心表示,根據聯合國「二〇二四年世界毒品報告」,硝基氮類是近年出現的「合成類阿片物質」,藥效比芬太尼強十倍,兩年前在美國、加拿大等高收入國家出現,造成吸食過量死亡案例激增。此類毒品多透過網絡交易,並常與其他毒品或藥物混合使用,增加致命風險。
其次,依托咪酯原為醫療用麻醉劑,近年被濫用為「喪屍毒品」或「太空油」、「喵喵」。尤其在亞洲青少年群體流行。吸食後會出現幻覺、行動失調,甚至呼吸抑制。香港即時警覺,已列為重點管制物質,並於今年展開專項禁毒行動。
速效毒品 副作用也超強
第三則為噻拉嗪(又稱為甲苯噻嗪「tranq」),原為獸醫用鎮靜劑,濫用時常與安非他命混合。是美國近期出現的新興「喪屍藥」。法務部法醫研究所今年解剖案例中,發現死者體內同時檢出安非他命及噻拉嗪,且伴隨皮膚潰爛等嚴重副作用,顯示出危害性。
緝毒專家表示,這三大類毒品的共同點,原都是被設定作為人類或動物使用的鎮靜劑。但後來化學分子結構被製毒者修改,變身成為速效毒品。會造成吸食者出現強烈幻覺、動作遲緩、皮膚潰爛等嚴重副作用。一般民眾若誤食,可能因身體無法適應而猝死。
如近來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有關美國費城肯辛頓區的影片,街頭上許多毒蟲如同僵屍或喪屍般蠕動,甚至許多吸食者皮膚出現嚴重潰爛的情況,均是使用噻拉嗪、依托咪酯等混合毒品。費城也因此被冠為「喪屍之城」。
目前,硝基氮類毒品與噻拉嗪類毒品均流行於歐美,在台灣並未明顯出現。台灣則是以興奮劑合成的「卡西酮類」毒品和依托咪酯類為主。
新聞連結閱讀更多內容: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society/paper/1728751